眼下柚类水果大量上市,
酸甜多汁的“柚味”很多人喜欢。
目前市面上售卖的
带“柚”字的水果有很多种,
沙田柚、青柚、红蜜柚、文旦柚、
胡柚、葡萄柚、西柚……

需要注意的是:
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同时吃“柚味”,
药效可能“失控”,甚至带来健康风险。
究竟是哪些“柚”可能变成“药物杀手”,
在吃药的时候不能同时吃?

吃“柚”,要注意这些事
柚子,尤其是西柚中含有呋喃香豆素类物质,这种成分会抑制肝脏里一种酶(一种名为CYP3A4的药物代谢酶,小肠黏膜中也有)。而我们吃的很多药物,都需要靠这种酶来代谢分解——酶被抑制后,药物没法正常“消化”,就会在血液里越积越多,相当于“过量服药”,副作用风险自然大幅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对药物代谢影响最明确、证据最充分的是“西柚/葡萄柚”,而不是我们中秋常见的“柚子/蜜柚/文旦/沙田柚”。

正确吃柚子,首先我们要注意:
1.看清名称:写“西柚/葡萄柚”或“grapefruit juice”的药品说明书,务必严格回避;“柚子/蜜柚”不是“西柚”。
2.拿不准就当“西柚”处理:市场上部分果汁/饮料标注不清,若无法确认,按“西柚”口径避开更安全。
3.服药期间更要谨慎:西柚的影响可持续24–72小时,错开几小时未必能完全避免相互作用。

这几类药
千万别和“西柚/葡萄柚”一起吃
1.降压药(部分钙拮抗剂):可能让血压过低引发头晕/站立不稳
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等)
非洛地平(波依定等)
氨氯地平(部分复方含此成分,具个体差异、遵医嘱监测)
与西柚同服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血压骤降,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
2.降脂药(部分他汀):可能加重肌病/肝损伤风险
阿托伐他汀(立普妥)
辛伐他汀(舒降之)
洛伐他汀(美降之)
这类药本身就有肌肉疼痛、肝损伤的风险,和西柚同服后,药物浓度升高,风险会翻倍:可能出现肌肉酸痛、无力,甚至引发横纹肌溶解症,同时肝脏负担也会加重。可与医生讨论替代: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这两种同类药物受代谢酶影响较小。
3.部分抗过敏药(老药为主):可能明显加重嗜睡/心律风险
特非那定(敏迪)
阿司咪唑(息斯敏,现已被更新药物替代,但仍需警惕旧药)
这类药本身就可能引起嗜睡,和西柚同服后,药效增强,嗜睡感会明显加重,开车、操作机器时极易发生危险。
4.免疫抑制剂:对浓度极其敏感,波动会带来严重后果
环孢素(新山地明等)
他克莫司(普乐可复等)
与西柚同服可使药物在体内浓度显著变化,过高增加肾毒性/神经毒性,过低则免疫抑制不足。建议严格回避西柚及其制品。
5.镇静催眠/麻醉前用药:可能“睡过头”甚至呼吸抑制
咪达唑仑(短期助眠/麻醉前镇静)
地西泮(安定,可能受影响)
与西柚同服会延缓代谢、延长作用时间,老年人或呼吸功能较差者风险更高。
3个实用提醒,帮你避开风险
1.吃药前先“两看”:看说明书“药物相互作用”是否写明避免“西柚/葡萄柚”;再看药品通用名,是否属于前面提到的高风险药物类别。
2.不确定就“问”:分不清自己吃到的是“西柚”还是“柚子”,或不清楚药物是否受影响,第一时间咨询医生/药师。
3.更安全的替代:特别爱吃柚味但正在用高风险药(并非所有药都会受西柚影响,主要涉及强CYP3A4底物且首过代谢显著的口服药),如不确定,请咨询医生/药师。饮食上可选择橙、橘、苹果等通常更安全的水果。
常见误区问答
1.西柚味饮料/果酱/酸奶算不算?
答:多数也算。只要含有西柚提取物或汁液,都可能带来相互作用;加工并不一定能消除影响。
2.和西柚错开几小时就安全了吗?
答:未必。因其为“机制性抑制”,影响可持续24–72小时,单纯错开时间并不可靠。
来源|新华社、央视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