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晚,
央视综合频道(CCTV-1)
《寻古中国·齐鲁记》第五集《山河见证》,
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台遗址,
讲述秦始皇东巡琅琊的背后故事。
↓↓↓
琅琊台遗址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南部,三面环海,山形如台,海拔180多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确认遗址中心主体为一处修建于秦汉时期的高台建筑基址,距今约2000年。秦始皇为何要东巡琅琊、修筑琅琊台?节目从三个层面给出答案。

一、东抚东土,以省卒士
“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东巡琅琊,安抚东部地区并检阅士卒,巩固边疆稳定。
“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从《史记》看出,秦始皇很喜欢琅琊此地,不仅在此驻留三个月,又迁徙3万户百姓来此居住,免其12年徭役修筑琅琊台。琅琊台遗址和琅琊刻石,印证了《史记》记载。

琅琊台遗址示意图

“八主祭祀”位置示意图
三、守卫国土,经略海洋
秦始皇东巡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海洋的关注和重视。其将海洋视为国土的一部分,东巡、修建琅琊台、祭祀“四时主”成为证明海域国土的最好证据。

回首千年,
经略海洋、开放发展、和谐共生的基因
早已刻入西海岸新区
这片山海之地的生命血脉。

沿着先祖足迹,
肩负经略海洋国家使命的
青岛西海岸新区,
不断向海图强、奋勇争先,
蹚出一条
“陆海统筹、科技兴海、产业强海、
向海开放、生态养海,
持续发起经略海洋攻坚战,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发展路径。

海洋生产总值
从2013年的494亿元
增长至2024年的2120.7亿元,
年均增长14.2%,
总量分别占青岛市、山东省、全国的
40.6%、11.8%、2%。
🌊🌊🌊
这里是科技赋能的蓝色引擎
“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1家、
涉海创新平台298家、涉海高校12所、
海洋人才7.9万人、涉海合作院士27名。
气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等技术发明全球领先,
推动海洋资源开发产业化。

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
🌊🌊🌊
这里是产业崛起的澎湃热土
“1+3+3+1”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深蓝”网箱开创全球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先河,
1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占全国总量近1/10。
船舶海工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海工重器频频出海。

“深蓝1号”
国内首个抗肿瘤海洋药物BG136进入Ⅱ期临床,
现代海洋生物产业等3个集聚区
入选首批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深海信息、基因科技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全球高分辨率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布,
全球最大综合性海洋基因库建成。

“海葵一号” 张进刚 摄
🌊🌊🌊
这里是开放融通的蔚蓝门户
青岛港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
两个亿吨级深水大港,
连通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
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4,
航线总数位居北方港口第一,
海铁联运箱量保持全国首位。

青岛港
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
联合国“海滨之城”平台全球秘书处落户,
海洋合作发展论坛、
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等
重要涉海国际活动举办,
“新区方案”走向世界舞台,参与全球治理。

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
🌊🌊🌊
这里是生态和谐的美丽海湾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获评全国十大典型案例,
并在联合国官网发布。
完成全市首例海产品碳足迹核算,
灵山岛获评3A级景区,
灵山湾获评全国最美海湾。
唐岛湾发现省内最大面积鳗草海草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景不断续写。

灵山岛

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
穿越千年,
这里奏响新时代的蓝色交响!
更多山海之梦将从这里起航,
走向更远的未来。
来源:青岛西海岸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