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传媒

扫描二维码

下载“西海岸传媒”APP

来源:  日期:2024-06-10 09:57:01
字号+
字号-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又是一年端午时,龙舟再次成为“顶流”。从南到北,各类玩法让人大开眼界——
在南方蜿蜒的河道里,细长龙舟急速驶过狭窄水面,上演水上“速度与激情”,“神龙摆尾”“急停转向”“一鼓过三弯”等名场面引发阵阵惊叹;在北方,有湖上龙舟,青岛等沿海地区有海上龙舟,新疆等地有旱地龙舟,东北等地有冰上龙舟……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划龙舟的向往。
龙舟还“划”到世界更多地方。5月25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在美因河上开赛。6月2日,卢森堡第二届国际龙舟节在雷米希市摩泽尔河畔举行。今年,龙舟赛将作为表演项目进入巴黎奥运会。

图片

比赛中的青岛大学龙舟队

在青岛,龙舟竞技运动和民间龙舟特色活动“并蒂花开”。青岛大学龙舟队在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中两度举起冠军奖杯。端午节期间,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推出“龙舟巡游”,配合汉服游园、话剧《屈原》等系列活动,带给市民满满的节日仪式感。
身为龙的传人,我们着实对龙舟爱得热烈。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划龙舟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岁月演变,文化内涵不断丰富。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龙舟竞渡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代代人传承着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在中流击水中,完成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图腾崇拜,祈福禳灾。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图腾。闻一多先生曾考证,早在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频繁的水旱之灾。

图片战国时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刻画了赛龙舟的场面

据《说苑·奉使篇》记载,吴越人自视为蛟龙的儿子,他们“断发文身”“五彩丝系臂”,以此模仿龙的形象并特意创设了划龙舟的比赛传统。1976年12月,在宁波出土的色泽金黄的器物——战国时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证明2000多年前的先民就已掌握赛龙舟这项技能。
节庆仪式,追念先贤。龙舟在吴、越、楚等地区不断流行,逐渐有祭屈原或伍子胥之说,并产生端午赛龙舟的习俗。
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祭屈原。传说战国时期,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便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端午节至,人们便划龙舟进行纪念。这一传说,是国人追念先贤、心系家国情怀的映射。

图片广东佛山叠滘的“龙船漂移”火出了圈  图源:央视网

比赛竞技,百舸争流。朝代更迭,龙舟竞渡历久弥新。隋唐时期,划龙舟的风俗愈加兴盛。隋朝时,“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朝龙舟竞渡规模空前,当时的文人留下不少诗歌描述其盛景。通过诗句“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可以看出,当时龙舟活动的竞技色彩已十分浓厚。
至明清,龙舟竞渡更成为古人生活中的盛事,举办时间不限于端午,覆盖地域更为广阔。“快意深时恨亦深,干戈何处不相寻”,生动描述了龙舟比赛时的你追我赶、惊心动魄。
龙舟文化自2000多年前走来,绵延不息。每逢端午,全国网友都在翘首期盼精彩的民间龙舟赛事,“热梗”频出。如今,龙舟运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体育运动。有数据显示,全球有数千万龙舟爱好者,已有超过8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龙舟运动。
龙舟,何以拥有如此绵长且坚韧的生命力,征服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心?

图片

许多地区的龙舟比赛开赛前都有“画龙点睛”之仪式

风土人情醉人心。火热的龙舟赛背后,是火热的生活。赛龙舟不仅是端午期间的一桩盛事,也是展现各地风土人情的一扇窗。
在岭南地区,一场龙舟盛事,从开始到结束,要经历起龙、采青、赛龙、藏龙、散龙等环节;在广东佛山,划龙舟被叫作“扒龙船”,当地人笃信,“龙船扒得快,今年好世界”,“龙船漂移”更是声名鹊起;在浙江瑞安,龙舟舵手在船头腾挪跳跃,展现“跳艄”绝技……各式各样的赛事活动,各具特色的民间习俗,都为龙舟运动注入了不一样的感染力,赋予了“最中国”的具象表达,增添了吸引力。

图片

激烈的龙舟比赛引众人围观  图源:央视新闻

家国情怀引认同。台湾诗人余光中《漂给屈原》中云:“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从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声,从上个端午到下个端午。”纵然各地习俗各有不同,但一代代中华儿女通过参与龙舟运动,已形成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这也是龙舟民俗生生不息的活力所在。
提起龙舟,便会想到我们的民族和民族文化。这当中,有屈原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爱国之情的激励,亦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再忙也要回乡赛龙舟”的乡愁联结。这样的文化脉络,牢牢地将华夏儿女凝聚在一起。

图片

整齐划一、劈波斩浪,龙舟运动视觉冲击力强,极具观赏性

竞技精神扬斗志。近年来,龙舟运动频频“出圈”,成为传统体育中的“顶流”。直击人心的,是龙舟蕴含的竞技之美;给人力量的,是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
“鼓击春雷”“棹歌乱响”时,水面上的艘艘龙舟,犹如“飞凫”,御风疾驶,棹影翻飞。比赛选手整齐划一、劈波斩浪,“宁可撞烂,不可划慢”的信条,传递着不甘人后的精气神,让观者热血沸腾,引来呐喊助威、喝彩连连。极佳的观赏性、极强的参与感,让赛龙舟成为“人气顶流”。

近年来,传统体育越来越吸睛,“出圈”的不仅是龙舟。从岭南的醒狮到西北的社火,从大海边的螳螂拳到草原上的那达慕,传统体育不断在人们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龙舟运动如何在传承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文化引领,把稳“航向”。一项赛事想要成功,竞技创造骨架,而文化积淀与创新才是灵魂所在。
见人、见物、见生活,通过文化交流、特色活动、节日庆典、教育实践等传播路径,让这项传统民俗活动“热”在日常生活中。龙舟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了解龙舟、喜欢龙舟;龙舟表演赛,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竞渡的紧张氛围。今年3月,2024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活动山东省启动仪式暨青岛市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青岛大学举办,醒龙仪式、龙舟表演赛等多项传统民俗活动别开生面。

图片龙舟积木潮玩

融合开路,做好“加法”。当下,多地都在探索“龙舟+”模式,促进体育产业与文旅融合,推进龙舟文化“开新花”。
“龙舟+赛事”,搭乘“假日经济”“赛事经济”的东风,吸引客流、带动消费,推动餐饮、住宿等文旅业态发展;“龙舟+研学”,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深入感受龙船文化魅力;“龙舟+文创”,龙舟机甲、龙舟积木、龙舟主题礼盒零食,各类潮玩日用让龙舟走入人们的生活;“龙舟+市集”,叠滘结合水乡特色,引进非遗彩灯及非遗市集,推出水陆市集……龙舟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让人们可触、可感。
图片师傅们正在用传统工艺制作龙舟 图源:央视新闻
创新驱动,强劲“引擎”。代代相传的造船技艺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随着龙舟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引入科技力量、加强创新意识,成为共识。
一方面,除生产标准竞赛龙舟外,还可以发展定制龙舟。比如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表演龙舟,适宜在岸上使用的旱地龙舟等,通过定制满足不同地区对龙舟的个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提高竞技龙舟的科技含量。竞技龙舟相比传统龙舟,更强调科技感、设计感和速度感。一批中国智造企业的加入,不断为“龙舟入奥”增添科技动力,为中国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迈向世界最高舞台提供支持。
“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根植于中华文明的龙舟文化,从历史“划”向今天,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下,正“划”向世界、“划”向未来!

来源:青岛宣传

西海岸传媒 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