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
《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
青岛市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
试点镇名单同期公布
具体内容如下:

创新提升行动试点镇名单
一、卫星镇(4个)
西海岸新区泊里镇(省级试点)、即墨区蓝村街道、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省级试点)
二、县域次中心镇(4个)
西海岸新区大村镇、胶州市铺集镇、平度市新河镇、莱西市姜山镇(省级试点)
三、特色专业镇(6个)
西海岸新区琅琊镇(省级试点)、即墨区田横镇(省级试点)、胶州市洋河镇(省级试点)、平度市崔家集镇、莱西市南墅镇、夏格庄镇

8月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丁树更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崔 娜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处长
宋振兴 胶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樊永亭 西海岸新区泊里镇镇长
中国报道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本次出台《实施意见》的意义和下一步思路?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处长 崔娜
崔娜:小城镇是城之尾、村之头,是城市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吸引力、强化城市承载能力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因地制宜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发展阶段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生态空间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南方小城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中央提出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要求我们对标浙江先进小城镇,找差距、补短板,这次《实施意见》中都做了全面的工作部署。《实施意见》的出台,对我市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从全市36个镇和部分涉农街道选取了14个镇(街)作为小城市创新提升行动试点镇,其中6个镇还进入了省级试点镇名单,形成了“6+8”省、市两级试点镇创建格局。14个镇根据自然禀赋不同,分成卫星镇、县域次中心镇、特色专业镇三种类型打造。
其中卫星镇有4个,突出一个“精”字: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即墨区蓝村街道、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为卫星镇。目前泊里在全市率先进入全国百强镇,蓝村、李哥庄、南村镇目前围绕胶东国际机场形成了临空经济金三角,下一步通过进一步优化布局、分工协作,引导片区小城镇集群发展。目前这四个镇街的GDP都已经超过100亿(其中泊里289亿、李哥庄121亿、蓝村117亿、南村110亿),占所在区市比重均超过10%,其中南村镇GDP占平度比重达到29.49%,这四个镇街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已过5亿,常驻人口均已超过5万,通过三年培育,有望冲击“镇区常驻人口1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双十目标。
县域次中心镇有4个,突出一个“新”字:分别是西海岸新区大村镇、胶州市铺集镇、平度市新河镇、莱西市姜山镇。这四个镇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大村镇重点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双轮驱动;铺集镇引入实木家具龙头企业,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创新制造中心;新河镇高端化工、草编工艺品走出国门;姜山镇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现代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荣获全国基金小镇热力指数排行榜第2名。这四个县域次中心镇正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特色专业镇有6个,突出一个“特”字:分别是西海岸新区琅琊镇、即墨区田横镇、胶州市洋河镇、平度市崔家集镇、莱西市南墅镇、莱西市夏格庄镇。这些专业特色镇在文化、生态、矿产、农业等方面具备独特的资源禀赋,比如说洋河镇依托上合示范区,全力打造“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琅琊镇依托琅琊文化,打造“山情海韵、琅琊渔歌”为主题滨海特色精品文旅名镇。田横镇重点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崔家集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南墅镇重点发展石墨产业综合利用、夏格庄镇重点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下一步还要通过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擦亮试点镇品牌。
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试点镇的不同类型,科学制定小城镇创新提升评估办法,实行差异化考核制度,通过考核评估科学推进试点镇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利用三年的时间,到2025年有1-2个镇实现“镇区常驻人口1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双十目标,一批重点镇进入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行列,不断进位争先。同时深化我市试点镇培育经验,并加快推广到更多的小城镇,形成“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
齐鲁法制网记者:胶州市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有什么样的考虑或打算?
胶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宋振兴
宋振兴:在青岛市住建部门的精心指导、大力支持下,胶州市共有3个镇纳入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分别是洋河镇、李哥庄镇、铺集镇。近年来,胶州市围绕打造生态范的乡村振兴齐鲁示范样板的工作目标,落实“突破洋河、挺进西南”的发展战略,把创新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抓手,促进自身特色产业与优势要素相结合,推动各镇向高质量创新发展迈进。其中:
聚焦洋河镇,建成山东省食品特色产业强镇。该镇南临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东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镇域面积129平方公里,辖17个新村,常住人口4.3万。2023年,我们将紧抓“上合”发展机遇,依托优越的自然本底、良好的区位条件及便捷的交通优势,以绿色、创新发展为引领,以龙头企业带动强化上下游产业延伸,做强“食品产业”,做优“全域旅游”,有效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建设成为山东省食品特色产业强镇。争取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年度总产值超100亿元、吸纳从业人数超7000人,实现产业发展“特而强”、服务功能“聚而合”,城镇综合环境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城乡协调、高效协同的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聚焦李哥庄镇,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航空新城·上合美谷”。该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中国制帽之乡、全国特色小镇,镇域面积75平方公里,辖5个新村、2个社区、6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0.3万人。2023年,我们将瞄准“临空”和“美丽+”两大特色产业,全面承接机场溢出流量和效益,聚力打造“航空新城”,瞄准临空商贸、航空科技、生物医药三个方向,全力建设“近悦远来”的国际范“临空会客厅”。聚力打造“上合美谷”,瞄准“美饰、美妆、医美”三美产业,全力建设全国美业桥头堡、上合美业新平台、全球美业新地标。
聚焦铺集镇,打造“上合生态古郡,智慧家居新城”。该镇是青岛西大门,镇域面积122平方公里,辖13个新村、6个社区,常住人口4.1万人。2023年,我们将从历史人文、生态禀赋、特色产业三个维度重新梳理发展定位,牢牢锁定打造“上合生态古郡,智慧家居新城”这一目标,重点突破“上合智慧家居产业创新中心、上合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中心、上合现代农业研发科创中心、胶河历史文化生态长廊”四大板块建设,持续完善“产城融合、科教科创”两大配套功能组团,建设具有国际气质、现代气息、古韵特质的现代之城、时尚之城、文化之城、活力之城。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青岛市相关要求,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分类施策,积极指导洋河镇、李哥庄镇、铺集镇开展全省、青岛市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打造全省、青岛市领先的专业特色镇、卫星镇及县域次中心镇。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泊里镇作为全国百强镇,全省十强镇,这次小城镇创新试点提升卫星镇,下一步如何发挥领头雁作用,实现新的突破?
西海岸新区泊里镇镇长 樊永亭
樊永亭: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总面积17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公里,辖10个新村和10个社区,常住人口11.5万人,是全国百强镇、山东省综合竞争力十强镇、山东省新生小城市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双试点镇。
坐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亿吨深水大港—董家口港,海上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镇规上企业143家,市场主体1.4万余家,集聚青特钢、金能科技、美锦氢能等亿元以上项目137个,总投资额近3000亿元,形成了冶金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优势产业集群。2022年,全域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5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亿元,税收收入14.6亿元。
2023年,在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区住建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我镇成功入围省级卫星镇试点,接下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小城镇创新提升三年行动中笃行实干、事争一流、创新突破,在镇区常住人口已超过1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超过10亿元的 “双十”基础上,不断巩固提升发展成果,在全国百强镇中进位争先。
一是产业发展再提升。依托董家口港,大力发展港口生产、贸易等,全力服务保障港区总投资100亿元的9个泊位开工建设。重点培育高端化工、港航服务、氢能等新兴产业,服务保障国橡中心、金能科技等重点项目;做大做强氢能产业,加快青岛氢能产业园区建设,力争今年8月上旬挂牌运营,到2025年,氢能产业集群实现产值7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建链延链强链,加快13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进度,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二是城镇承载力再提升。加快明董高速、董梁高速建设,推进沈海高速拓宽改造,进一步畅通镇域对外交通联系。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11条城市主次干道和镇驻地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巩固提升省级美丽河湖创建成果。高标准打造安居工程,年内完成两个片区9个村庄的回迁安置,竣工交付农民经济适用房。
三是公共服务再提升。加快商业、教育、文化、医疗等设施优化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港城。依托港区、产业园区优势,深度链接就业供需两端,全年新增劳动力就业4000人以上。加快推进临港安置区小学建设进度,创建集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于一体的市级研学基地,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与大龙网合作,打造乡村振兴数字贸易品创园,培育西海岸新区首家农业数字贸易基地。
来源:青岛发布